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品善网_人妻无码中文字幕_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

壓(ya)鑄模具(ju)模具壓鑄

鋁合金壓鑄模具驗收規范

摘要:模(mo)(mo)(mo)(mo)具(ju)外觀 1. 銘牌內容是否打印模(mo)(mo)(mo)(mo)具(ju)編(bian)號、模(mo)(mo)(mo)(mo)具(ju)重量(KG)、模(mo)(mo)(mo)(mo)具(ju)外形尺寸(mm),字符均(jun)用1/8英寸的字碼打上(shang),字符清晰、排(pai)列整齊(qi)。 2. 銘牌是否固定在模(mo)(mo)(mo)(mo)腿上(shang)靠近后模(mo)(mo)(mo)(mo)板(ban)和基準(zhun)角的地...


 

鋁合金壓鑄模具驗收規范

 

壓鑄模具外觀

  1. 銘牌內(nei)容是否打(da)印模(mo)具(ju)(ju)編號、模(mo)具(ju)(ju)重量(KG)、模(mo)具(ju)(ju)外形尺寸(mm),字符均(jun)用1/8英(ying)寸的字碼打(da)上,字符清晰、排列整齊。

  2. 銘牌(pai)是否(fou)固(gu)定在模(mo)(mo)腿上靠近后模(mo)(mo)板和基準角的地(di)方(離(li)兩邊各有15mm的距離(li)),用四個柳釘固(gu)定,固(gu)定可靠,不易剝落(luo)。

  3. 冷卻水嘴是否用(yong)塑料(liao)塊插(cha)水嘴,¢10管,規格可為G1/8″、G1/4″、G3/8″。如(ru)合(he)同有特殊要求,按合(he)同。

  4. 冷卻水(shui)嘴(zui)是否伸出模架表面(mian),水(shui)嘴(zui)頭部凹(ao)進(jin)外表面(mian)不超過3mm。 

  5. 冷(leng)卻(que)水嘴(zui)避(bi)空孔直(zhi)徑是否為¢25、¢30、¢35mm三種規格,孔外沿有倒角,倒角大于1.5×45,倒角一致。

  6. 冷卻水(shui)嘴是否有進(jin)出標記,進(jin)水(shui)為IN,出水(shui)為OUT,IN、OUT后加順序號,如IN1、OUT1。

  7. 標識英文字符和數字是否大寫(5/6″),位置在(zai)水嘴正下(xia)方10mm處,字跡清晰(xi)、美觀、整齊(qi)、間距(ju)均勻。

  8. 進出油嘴、進出氣嘴是否同冷卻水(shui)嘴,并在(zai)IN、OUT前空一(yi)個字(zi)符加(jia)G(氣)、O(油)。

  9. 模具安裝方向上(shang)的上(shang)下側開設水(shui)嘴,是否(fou)內置,并開導流槽或下方有支撐(cheng)柱加以保護。

  10. 無(wu)法內置的油(you)嘴或水嘴下方是否(fou)有支撐(cheng)柱加以保護。

  11. 模(mo)(mo)架上各(ge)模(mo)(mo)板是否有基準角符號,大寫英文DATUM,字(zi)高5/16″,位置在離邊10mm處,字(zi)跡清晰(xi)、美觀、整齊、間距均勻。

  12. 各模板是否(fou)有零件編號(hao),編號(hao)在基準角符號(hao)正(zheng)下(xia)方離底面10mm處,要求同11號(hao)。

  13. 模具配件是否影響模具的吊裝和(he)存放(fang),如安裝時下方(fang)有外(wai)漏的油缸、水嘴、預復位機構等,應有支(zhi)撐腿保護。

  14. 支撐(cheng)腿的安裝是否(fou)用螺(luo)絲穿過支撐(cheng)腿固定在模架上,或過長的支撐(cheng)腿車(che)加工外螺(luo)紋緊固在模架上。

  15. 模(mo)具頂(ding)出(chu)孔是否符合指定的注塑機,除(chu)小型模(mo)具外(wai),原則上(shang)不能只用(yong)一個(ge)中心頂(ding)出(chu)(模(mo)具長度或(huo)寬度尺寸(cun)有一個(ge)大(da)于(yu)500mm時),頂(ding)出(chu)孔直徑應比(bi)頂(ding)出(chu)桿(gan)大(da)5-10mm。

  16. 定位圈是否可靠固定(一般用三個M6或(huo)M8的內六角螺絲),直徑一般為¢100或(huo)¢150mm,高出頂(ding)板10mm。如合同有特(te)殊要求,按全同。

  17. 定(ding)位圈安裝(zhuang)孔必須為(wei)沉孔,不準直接貼在模架頂面上。

  18. 重量超(chao)過8000KG的模具安裝(zhuang)在注(zhu)塑機上(shang)時,是否用穿孔方式壓(ya)螺(luo)(luo)絲(si),不得單獨壓(ya)壓(ya)板。如設備采用液壓(ya)鎖(suo)緊模具,也必須加上(shang)螺(luo)(luo)絲(si)穿孔,以防液壓(ya)機構失(shi)效。

  19. 澆(jiao)口套球R是否大于(yu)注塑機噴嘴球R。

  20. 澆(jiao)口套入口直徑(jing)是否大于噴嘴注(zhu)射口直徑(jing)。

  21. 模具外(wai)形尺寸是(shi)否符合(he)指(zhi)定的注塑機。

  22. 安裝有方向要求的模具是否在前(qian)模板或后模上(shang)用箭(jian)頭(tou)標明安裝方向,箭(jian)頭(tou)旁應有“UP”字(zi)(zi)樣(yang),箭(jian)頭(tou)和文字(zi)(zi)均用漏(lou)板噴(pen)黃色漆,字(zi)(zi)高50mm。

  23. 模(mo)架表(biao)面(mian)是否有凹坑、銹跡,多余不用的吊環、進出水、氣、油(you)孔(kong)等及其(qi)他影響外觀的缺陷(xian)。

  24. 模(mo)架(jia)各板是否都有大于1.5mm的倒(dao)角。

  25. 模具(ju)是否便于吊(diao)裝(zhuang)(zhuang)、運輸(shu),吊(diao)裝(zhuang)(zhuang)時不得拆(chai)卸(xie)模具(ju)零部件(油缸除(chu)外需單獨包裝(zhuang)(zhuang))。吊(diao)環與水嘴、油缸、預復位桿(gan)等(deng)干(gan)涉,可(ke)以更(geng)改吊(diao)環孔位置。

  26. 每個重量超過10KG的模具零部(bu)件是否有(you)合適的吊環(huan)孔,如沒有(you),也需有(you)相(xiang)(xiang)應(ying)措施保證零部(bu)件拆(chai)卸安裝(zhuang)方便(bian)。吊環(huan)大小和吊環(huan)孔位置按相(xiang)(xiang)關(guan)企業標準設計。

  27. 吊環是否能(neng)旋到底,吊裝平衡。

  28. 頂桿、頂塊等頂出機構如與滑塊等干涉,是否(fou)有強(qiang)制預復位(wei)機構,頂板有復位(wei)行程開關(guan)。

  29. 油缸抽芯(xin)、頂出是否有行程(cheng)開(kai)關控制,安裝可靠。

  30. 模具分(fen)油器(qi)是否固定可靠。

  31. 連接(jie)分油器與油缸的(de)油管是否用(yong)膠(jiao)管,接(jie)頭用(yong)標準件。

  32. 頂針板丁是(shi)否(fou)有(you)垃圾釘。

  33. 模具撐頭面積是否為方(fang)腿間后模板(ban)面積的25%—30%。

  34. 撐頭是否比(bi)模腿(tui)高出(chu)0.05—0.15mm,并不與(yu)頂(ding)出(chu)孔干涉。

  35. 鎖(suo)模器是否(fou)安(an)裝可(ke)靠,有定位銷(xiao),對稱安(an)裝,不少于4個(小(xiao)模具可(ke)2個)。

  36. 三板模前模板與水口板之間是否有彈簧,以(yi)輔(fu)助(zhu)開(kai)模。

  37. 大(da)型模具(ju)所有零配件安(an)裝完畢,合模是否有干涉的地(di)方。

  38. 如注塑機(ji)采用(yong)延伸噴(pen)嘴,定位(wei)圈內部是(shi)否(fou)有足(zu)夠(gou)大的(de)空(kong)間(jian),以保證標準的(de)注塑機(ji)加長噴(pen)嘴帶加熱圈可以伸入(ru)。

  39. 所有斜頂是否都可(ke)以(yi)從一(yi)個(ge)通過底板和頂針底板的(de)且(qie)其角(jiao)度與斜頂角(jiao)度一(yi)致(zhi)的(de)孔(kong)拆卸。

  40. 螺(luo)絲安裝孔底面是否為(wei)平(ping)面。

  41. M12(含M12)以上的螺(luo)(luo)絲(si)是否為進(jin)口螺(luo)(luo)絲(si)(12.9級)。

 

壓鑄模具頂出復位、抽插芯、取件

  1. 頂出時是否順暢、無卡(ka)滯、無異響。

  2. 斜頂(ding)是否(fou)表(biao)面(mian)拋光,斜頂(ding)面(mian)低(di)于型芯面(mian)0.1—0.15mm。

  3. 斜頂是否有導滑槽,材(cai)料為錫青(qing)銅,內(nei)置在后模(mo)模(mo)架內(nei),用螺絲固定(ding),定(ding)位(wei)(wei)銷定(ding)位(wei)(wei)。

  4. 頂桿端面是否低(di)于型芯面0-0.1mm。

  5. 滑動部(bu)件是否有油槽(頂桿除外),表面進(jin)行氮化(hua)處理(li),硬度HV700。(大型滑塊按客戶要求)。

  6. 所有(you)頂桿是否有(you)止(zhi)轉定(ding)位,按企業標準的三(san)種(zhong)定(ding)位方式(shi),并有(you)編號。

  7. 頂針板(ban)復位是否到底。

  8. 頂出(chu)距離(li)是(shi)否(fou)用限(xian)位塊進行限(xian)位,限(xian)位材(cai)料為45#鋼,不能用螺絲代替,底面須平整。

  9. 復位彈簧是(shi)否(fou)選用標準件,兩端不(bu)打(da)磨、割(ge)斷。

  10. 復位(wei)彈(dan)簧安裝孔(kong)底面是(shi)否為平底,安裝孔(kong)直徑比彈(dan)簧大5mm。

  11. 頂出(chu)復位(wei)、抽(chou)插芯、取(qu)件 11 直(zhi)徑超過(guo)¢20mm的彈(dan)簧內部是(shi)否有導向桿,導向桿比彈(dan)簧長10—15mm。

  12. 一般情(qing)況(kuang)下,是否選用(yong)(yong)短(duan)形(xing)截(jie)面藍(lan)色模具(ju)彈簧(輕負(fu)荷),重負(fu)荷用(yong)(yong)紅色,較(jiao)輕負(fu)荷用(yong)(yong)黃色。

  13. 彈簧是(shi)否有預(yu)(yu)壓(ya)縮(suo)量,預(yu)(yu)壓(ya)縮(suo)量為彈簧總長(chang)的10%—15%。

  14. 斜(xie)頂、滑(hua)塊的壓板(ban)材料(liao)是否(fou)為(wei)638,氮化硬度為(wei)HV700或T8A,淬火處(chu)理至HRC50—55。

  15. 滑塊、抽芯是否有行(xing)程限位,小滑塊限位用彈簧,在彈簧不便安裝(zhuang)的(de)情況下可用波子螺(luo)絲,油缸抽芯有行(xing)程開關。

  16. 滑(hua)塊抽芯一般用斜導柱(zhu),斜導柱(zhu)角(jiao)度(du)是否(fou)比滑(hua)塊鎖緊面(mian)角(jiao)度(du)小2—3度(du)。如(ru)行程過(guo)大可用油(you)缸。

  17. 如油缸抽(chou)芯成型部分有壁厚,油缸是否加自(zi)鎖機構。

  18. 斜(xie)頂(ding)、滑(hua)塊抽(chou)芯成型部(bu)分(fen)若有筋位、柱(zhu)等難(nan)脫模的結構,是(shi)否加反頂(ding)機構。

  19. 大(da)(da)的(de)滑塊(kuai)不(bu)能(neng)設(she)在模具(ju)安(an)裝方向的(de)上方,若不(bu)能(neng)避免,是否(fou)加大(da)(da)彈簧或增加數量并加大(da)(da)抽(chou)芯距離。

  20. 滑塊高(gao)與(yu)長的最大比值為(wei)1,長度方(fang)向(xiang)尺寸(cun)是否為(wei)寬度尺寸(cun)的1.5倍(bei),高(gao)度為(wei)寬度的2/3。

  21. 滑(hua)(hua)塊(kuai)的滑(hua)(hua)動配(pei)合長(chang)度(du)大(da)于滑(hua)(hua)塊(kuai)方向長(chang)度(du)的1.5倍,滑(hua)(hua)塊(kuai)完成抽芯動作后(hou),保留在滑(hua)(hua)槽(cao)內(nei)的長(chang)度(du)是(shi)否小于滑(hua)(hua)槽(cao)長(chang)度(du)的2/3。

  22. 滑(hua)塊在每個(ge)方向上(shang)(特(te)別是左右兩側)的(de)導入角度是否為3—5度,以利研配和(he)防(fang)止出現飛邊。滑(hua)塊的(de)滑(hua)動距(ju)離大(da)于(yu)抽芯距(ju)2-3mm,斜頂類(lei)似。

  23. 大型滑塊(重量超過(guo)30KG)導向T形槽,是(shi)否用可拆(chai)卸的壓板。

  24. 滑(hua)塊(kuai)用(yong)彈(dan)簧(huang)(huang)限位,若彈(dan)簧(huang)(huang)在(zai)里邊,彈(dan)簧(huang)(huang)孔是否(fou)全出在(zai)后模(mo)上或滑(hua)塊(kuai)上;若彈(dan)簧(huang)(huang)在(zai)外邊,彈(dan)簧(huang)(huang)固定(ding)螺絲是否(fou)兩頭帶絲,以(yi)便滑(hua)塊(kuai)拆卸(xie)簡單(dan)。

  25. 滑塊的(de)滑動距離是否大于抽(chou)芯距2-3mm,斜頂(ding)類似。

  26. 大(da)滑塊下面(mian)是否都有耐(nai)磨(mo)板(ban)(ban)(滑塊寬度超過150mm),耐(nai)磨(mo)板(ban)(ban)材料(liao)T8A,淬火至(zhi)HRC50-55,耐(nai)磨(mo)板(ban)(ban)比(bi)大(da)面(mian)高出0.05-0.1mm,耐(nai)磨(mo)板(ban)(ban)應加油(you)槽。

  27. 大型(xing)滑(hua)塊(kuai)(寬度(du)超過200mm)鎖緊(jin)面(mian)是否有耐磨板面(mian)高(gao)出0.1-0.5mm,上面(mian)加油(you)槽。

  28. 滑(hua)塊(kuai)壓板是否用(yong)定(ding)位鎖(suo)定(ding)位。

  29. 寬度(du)超過250mm的(de)滑塊,在下面中(zhong)間部位是否(fou)增加一至數個導(dao)向塊,材料為(wei)T8A,淬火至HRC50-55。

  30. 若制品(pin)有粘前模(mo)的趨(qu)勢(shi),后(hou)模(mo)側壁是否(fou)加皮紋(wen)或(huo)保留火花紋(wen),無加工(gong)較(jiao)深的倒扣(kou),無手工(gong)打磨加倒扣(kou)筋(jin)或(huo)麻(ma)點(dian)。

  31. 若(ruo)頂(ding)桿上加倒鉤(gou),倒鉤(gou)的方向是否(fou)保持一致,并且(qie)倒鉤(gou)易于(yu)從(cong)制品(pin)上去除。

  32. 頂桿(gan)胚頭(tou)的尺寸,包括直徑(jing)和厚度(du)是(shi)否私自改(gai)動,或墊墊片。

  33. 頂(ding)桿(gan)(gan)孔與(yu)頂(ding)桿(gan)(gan)的(de)配合間隙(xi)、封(feng)膠段長度、頂(ding)桿(gan)(gan)孔的(de)光潔(jie)度是否按(an)相關企業標(biao)準加工。

  34. 頂桿是否上下串動。

  35. 制(zhi)(zhi)品頂出時(shi)易跟著斜(xie)頂走,頂桿(gan)上是否加槽或蝕紋,并(bing)不影響制(zhi)(zhi)品外(wai)觀。

  36. 有推板頂(ding)出的情況,頂(ding)桿是否為延遲頂(ding)出,防止頂(ding)白(bai)。

  37. 回程(cheng)桿端面平整,無點焊,胚頭底部(bu)無墊墊片、點焊。

  38. 斜頂在模架上的避(bi)空(kong)孔是否因太大(da)影響外觀(guan)。

  39. 固定(ding)在頂(ding)桿上的(de)(de)頂(ding)塊是(shi)否可靠固定(ding),四周非成型部分應加(jia)工3-5度的(de)(de)斜度,下部周邊倒(dao)角。

  40. 制品是否(fou)利于機械手取件。

  41. 三板模在(zai)機械(xie)手(shou)取料把時,限位拉桿是否布(bu)置在(zai)模具安裝方向的兩側,防(fang)止限位拉桿與(yu)機械(xie)手(shou)干涉,或在(zai)模架外加拉板。

  42. 三板(ban)模水(shui)口(kou)板(ban)是否導向滑(hua)動順利,水(shui)口(kou)板(ban)易拉開。

  43. 對于油路加工在模(mo)架上的模(mo)具(ju),是否將油路內(nei)的鐵屑吹干凈,防止損壞(huai)設備的液壓系(xi)統。

  44. 油路、氣道是(shi)否(fou)順暢,并且液壓頂出(chu)復位(wei)到位(wei)。

  45. 用機(ji)械手取件(jian)(jian),導柱是否(fou)影響(xiang)機(ji)械手取件(jian)(jian)。

  46. 自(zi)制模架是否有(you)一個(ge)導柱采取OFFSET偏(pian)置,防止裝錯。

  47. 導套(tao)底(di)部是否(fou)加排氣(qi)口,以便(bian)將導柱進入導套(tao)時(shi)形(xing)成的封閉空腔的空氣(qi)排出。

  48. 定位銷安裝不能(neng)有間(jian)隙。

 

壓鑄模具冷卻系統

  1. 冷卻水道是否充分、暢通,符合圖紙要求。

  2. 密封是否可靠,無漏水,易于檢修,水嘴安裝時纏生料帶。

  3. 試模前是否進行通水試驗,進水壓力為4Mpa,通水5分鐘。

  4. 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是否按相關企業標準加工尺寸和形狀,并開設在模架上。

  5. 密封圈安放時是否涂抹黃油,安放后高出模架面。

  6. 水道隔水片是否采用不易受腐蝕的材料,一般用黃銅片。

  7. 前、后模是否采用集中運水方式。

 

壓鑄模具一般澆注系統(不含熱流道)

  1. 澆(jiao)口套內主流(liu)道表面是否拋光至(zhi)▽1.6。

  2. 澆(jiao)道是否拋(pao)光至▽3.2或320#油石。

  3. 三板模分澆道出在(zai)前模板背(bei)面(mian)的部分截面(mian)是否為(wei)梯形(xing)或圓形(xing)。

  4. 三板模(mo)在水口板上斷料把,澆(jiao)道入口直(zhi)徑是(shi)否(fou)小于¢3,球頭處有凹進水口板的(de)一個(ge)深3mm的(de)臺(tai)階。

  5. 球頭拉(la)料桿是否可(ke)靠固(gu)定,可(ke)以壓(ya)在定位(wei)圈下面(mian),可(ke)以用無頭螺絲固(gu)定,也可(ke)以用壓(ya)板壓(ya)住。

  6. 頂板(ban)和水口板(ban)間是(shi)否有10-12mm左右開距。

  7. 水口板(ban)和前模板(ban)之間的(de)開距是否(fou)適于取料把,一般情(qing)況下,開距=料把長度(du)÷20-25,且大于120mm以上。

  8. 三板模(mo)前模(mo)板限位是否用限位拉桿。

  9. 澆口、流道是(shi)否按圖紙尺寸用(yong)機(ji)床(CNC、銑床、EDM)加工,不允(yun)許手(shou)工甩打磨機(ji)加工。

  10. 點澆口(kou)澆口(kou)處是否按澆口(kou)規范(fan)加工。

  11. 點澆口(kou)處前模有一(yi)小凸起,后(hou)模相(xiang)應有一(yi)凹坑(keng)。

  12. 分流(liu)道前端(duan)是否有一段延長部分作為冷料穴。

  13. 拉料桿Z形(xing)倒扣(kou)是否圓(yuan)滑過渡。

  14. 分型面(mian)(mian)上(shang)的(de)分流道是否表面(mian)(mian)為(wei)圓形,前后模無(wu)錯位。

  15. 出在頂(ding)桿(gan)上(shang)的潛伏(fu)式澆口是否存在表面收縮。

  16. 透明制(zhi)品冷料穴的直徑、深度是否符合設計(ji)標(biao)準。

  17. 料把是否易于去除,制品(pin)外觀面無澆口痕跡,制品(pin)有裝(zhuang)配處無殘(can)余(yu)料把。

  18. 彎鉤潛伏式澆(jiao)口,兩部(bu)分(fen)鑲塊是否進行氮化處(chu)理(li),硬(ying)度(du)HV700。

 

壓鑄模(mo)具熱流(liu)道系統(tong)

  1. 熱流道接(jie)線布局是否合理,易于檢修,接(jie)線有線號并(bing)一一對應。

  2. 是否進行安全測試,以免發生漏電等安全事故。

  3. 溫(wen)控柜(ju)及熱噴咀、集流板是否符合客戶(hu)要求(qiu)。

  4. 主澆(jiao)口套是否用螺紋與集流板連(lian)接(jie),底面(mian)平面(mian)接(jie)觸密封,四周燒焊密封。

  5. 集流板與加熱板或加熱棒(bang)是否接觸良好(hao)(hao),加熱板用螺(luo)絲或螺(luo)柱固定,表面貼合(he)良好(hao)(hao)不閃縫,加熱棒(bang)與集流板不大于0.05-0.1mm的配合(he)間隙(h7/g6),便(bian)于更(geng)換、維修(xiu)

  6. 是否采用(yong)J型熱電偶(ou)并與溫控表對(dui)應(ying)。

  7. 集流(liu)板兩頭堵頭處(chu)是否有存料死角,以免存料分(fen)解,堵頭螺絲擰緊并燒焊、密封。

  8. 集流板裝上加熱(re)板后,加熱(re)板與模板之間的(de)空(kong)氣隔熱(re)層間距是否在25-40mm范圍(wei)內。

  9. 每一組(zu)加熱元(yuan)件是否有(you)熱電偶控(kong)制,熱電偶布置位置合理,以精(jing)確控(kong)制溫度。

  10. 熱(re)流道噴(pen)咀與加熱(re)圈是否緊接觸,上(shang)下(xia)兩端露出小,冷料段長(chang)度、噴(pen)咀按圖(tu)紙(zhi)加工,上(shang)下(xia)兩端的避空(kong)段、封膠段、定位段尺寸符合設(she)計要求。

  11.噴咀出料口部(bu)尺寸是否(fou)小于¢5mm,以免因料把大而引(yin)起制(zhi)品表面收縮。

  12. 噴(pen)咀頭部是否用紫銅片或鋁片做為密封圈,密封圈高度高出(chu)大面0.5mm。噴(pen)咀頭部進料(liao)口直徑大于集流板(ban)出(chu)料(liao)口尺寸,以(yi)免因集流板(ban)受(shou)熱延長(chang)與噴(pen)咀錯位發生溢料(liao)。

  13. 因受(shou)熱變長,集流板是否有可靠定(ding)位,至(zhi)少有兩個定(ding)位銷,或加螺(luo)絲固定(ding)。

  14. 集流板(ban)與模板(ban)之間是否有隔(ge)熱墊隔(ge)熱,可用石(shi)棉網、不銹鋼等。

  15. 主澆口套正下方,各熱噴咀上(shang)方是否有墊(dian)(dian)塊,以保證密封性,墊(dian)(dian)塊用傳熱性不(bu)好的不(bu)銹鋼制作(zuo)或采用隔(ge)熱陶瓷墊(dian)(dian)圈。

  16. 如熱(re)噴(pen)咀上部的(de)墊(dian)塊伸出(chu)頂板面,除應比頂板高出(chu)0.3mm以外(wai),這幾個墊(dian)塊是否(fou)漏在注塑(su)機的(de)定位圈之內(nei)。

  17. 溫控(kong)表設定溫度(du)與實際顯示溫度(du)誤差是否小于(yu)±2℃,并(bing)且控(kong)溫靈敏。

  18. 型(xing)腔是否與熱噴咀安裝孔穿通。

  19. 熱流道接線是(shi)否捆扎,并用壓板蓋住(zhu),以免裝(zhuang)配時壓斷電線。

  20. 如有兩(liang)個同樣規格插(cha)座,是否有明確標記,以免(mian)插(cha)錯。

  21. 控制線是(shi)否有護套,無損壞,一般為電纜線。

  22. 溫控(kong)柜(ju)結構是否可靠(kao),螺絲無松動。

  23. 插座安(an)裝在電木(mu)板(ban)上,是否超(chao)出模板(ban)最大尺寸。

  24. 針點(dian)式熱噴咀針尖是否伸出前(qian)模面。

  25. 電線(xian)是否漏在模具(ju)外面(mian)。

  26. 集流(liu)板(ban)或模板(ban)所(suo)有與電線(xian)接觸的地(di)方是否圓角過(guo)渡,以免損壞電線(xian)。

  27. 所(suo)有(you)集流(liu)板和噴嘴是否采用P20材(cai)料制造。

  28. 在(zai)模板(ban)裝配之(zhi)前,所(suo)有(you)線路是否無短路現(xian)象。

  29. 所有電(dian)線(xian)是否正確聯接(jie)、絕緣。

  30. 在模板裝(zhuang)上夾緊后,所有線(xian)路是否用萬用表再次檢查。

 

壓鑄模具成型部分、分型面、排氣槽

  1. 前后(hou)模表面是否有不平整、凹坑(keng)、銹(xiu)跡(ji)等其他影響(xiang)外觀(guan)的缺陷。

  2. 鑲(xiang)塊(kuai)與(yu)模框配(pei)合,四R角是否低于1mm的(de)間隙(最大處)。

  3. 分型面保持干凈、整潔,無手提砂(sha)輪打磨避空,封(feng)膠部(bu)分無凹陷。

  4. 排氣槽深度是否小(xiao)于(yu)塑料的(de)溢邊值,PP小(xiao)于(yu)0.03mm,ABS、PS等小(xiao)于(yu)0.05mm,排氣槽由機(ji)(ji)床加工(gong),無手工(gong)打磨(mo)機(ji)(ji)打磨(mo)痕跡(ji)。

  5. 嵌(qian)件研配是否到位(wei)(應用不同的幾個嵌(qian)件來研配以(yi)防嵌(qian)件尺(chi)寸誤差)安放(fang)順利,定位(wei)可靠。

  6. 鑲塊、鑲芯等(deng)是(shi)否可靠定(ding)位固定(ding),圓形件有(you)止轉。鑲塊下面(mian)不墊(dian)銅片(pian)、鐵片(pian),如燒焊(han)墊(dian)起,燒焊(han)處形成大面(mian)接觸并磨(mo)平。

  7. 前模拋光到位。(按(an)合同要求)

  8. 前模(mo)及后(hou)模(mo)筋位(wei)、柱(zhu)表面,無火(huo)花紋(wen)、刀(dao)痕,并盡量拋光。司筒針孔表面用(yong)絞刀(dao)精(jing)絞,無火(huo)花紋(wen)、刀(dao)痕。

  9. 頂桿端面是否與型(xing)芯一致。

  10. 插穿(chuan)部分是否為大于2度的斜(xie)度,以免起刺,插穿(chuan)部分無薄刃結構。

  11. 模具后模正面是否用(yong)油石去除所有紋路(lu)、刀痕(hen)、火(huo)花(hua)紋,如(ru)未破壞可保留。

  12. 模具各(ge)零部件是否(fou)有編號。

  13. 前后模成型部位是否無(wu)倒(dao)扣、倒(dao)角等缺陷。

  14. 深(shen)筋(jin)(超過(guo)15mm)是否(fou)鑲拼(pin)。

  15. 筋(jin)位頂出是(shi)否順利。

  16. 一模數腔的制品,如是左右對稱件,是否注明L或(huo)R,如客戶對位置和(he)尺寸(cun)有要求需按(an)客戶要求,如客戶無要求,則(ze)應在不影(ying)響外觀及裝配(pei)的地方(fang)加上,字號為1/8″。

  17. 模架(jia)鎖(suo)緊面研配(pei)是否到位,70%以上面積碰到。

  18. 頂桿是否布置在離側壁較近處(chu)以(yi)及筋、凸臺的旁邊,并使用較大(da)頂桿。

  19. 對于(yu)相同(tong)的件是否注明編號1、2、3等(打印(yin)方式同(tong)上)。

  20. 型(xing)(xing)腔、分型(xing)(xing)面(mian)是(shi)否擦拭干凈。

  21. 需與前模面碰穿的(de)司筒針、頂桿(gan)等活(huo)動部(bu)件以及¢3mm以下的(de)小鑲柱,是否插入前模里(li)面。

  22. 各碰(peng)穿面、插穿面、分型面是否研配到位。

  23. 分(fen)型面封膠部(bu)分(fen)是否符合(he)設計標準(中型以(yi)下模(mo)(mo)具10-20mm,大型模(mo)(mo)具30-50mm其(qi)余部(bu)分(fen)機加工避空)。

  24. 皮紋(wen)及(ji)噴砂是否達(da)到客戶要求。

  25. 制品(pin)表面(mian)要蝕紋或噴(pen)砂處理,撥模斜(xie)度是否為3-5度或皮紋越深斜(xie)度越大。

  26. 透明件撥模(mo)斜(xie)度是否比一般(ban)制(zhi)品(pin)大,一般(ban)情況(kuang)下PS撥模(mo)斜(xie)度大于(yu)(yu)3°,ABS及PC大于(yu)(yu)2°。

  27. 有外觀要求的制品螺釘(ding)柱是否有防縮措施(shi)。

  28. 前模有孔、柱(zhu)等(deng)要求根(gen)部清角(jiao)的制品,孔、柱(zhu)是否前模鑲拼。

  29. 深度超(chao)過20mm的螺絲柱是否用司筒針(zhen)。

  30. 螺絲柱如有倒角,相(xiang)應(ying)司筒(tong)、鑲(xiang)柱是否倒角。

  31. 制品壁(bi)厚是否均(jun)勻(yun)(0.15mm以內)。

  32. 筋的寬度是否(fou)為外觀面壁厚的60%以下(客戶要求除(chu)外)。

  33. 斜頂、滑塊(kuai)上(shang)的(de)鑲芯是否有可靠的(de)固定方式,(螺絲緊定或(huo)有胚頭從背面插入(ru))。

  34. 前(qian)模(mo)插入后模(mo)或后模(mo)插入前(qian)模(mo),四(si)周是否斜面(mian)鎖緊(jin)或機加工避空。

  35. 透明PS、AS、PC、PMMA等(deng)是否采取強脫結構(gou)。

  36. 模具材料包括型(xing)號(hao)和處理狀態是(shi)否按合同要求。

  37. 是否打(da)上專用(yong)(yong)號、日(ri)期碼(ma)、材料(liao)號、標志(zhi)、商標等(deng)字符。(日(ri)期碼(ma)按客戶要求,如無(wu)用(yong)(yong)標準(zhun)件)。

  38. 透(tou)明件(jian)標識(shi)方向是否(fou)打印正(zheng)確。

  39. 透明件前后模是否拋光(guang)至鏡面。

 

壓鑄模(mo)具包裝

  1. 模(mo)具型腔是否噴防(fang)銹油。

  2. 滑動(dong)部件是(shi)否涂黃油。

  3. 澆口(kou)套進料口(kou)是否(fou)用黃油堵死。

  4. 模(mo)具是否(fou)安裝鎖模(mo)片(pian),并且規格符合設計要求(三板(ban)模(mo)脫料板(ban)與(yu)后模(mo)固定(ding))至少兩片(pian)。

  5. 模具產品圖(tu)紙(zhi)、結構圖(tu)紙(zhi)、水(shui)路圖(tu)紙(zhi)、零配(pei)件(jian)及模具材料供應(ying)商明(ming)細、使用說明(ming)書、裝箱單(dan)、電子文檔(dang)間否齊全。

  6. 模具外觀是(shi)否噴藍漆(客戶如有特殊要求(qiu),按合同及技術要求(qiu))。

  7. 制品是(shi)否有(you)裝配結論。

  8. 制(zhi)品是否存在表面缺陷、精(jing)細化問題。

  9. 備(bei)品、備(bei)件(jian)(jian)易損件(jian)(jian)是(shi)否齊全并(bing)附明細,有(you)無供應商名稱。

  10. 是否有市場部放行(xing)單。

  11. 模具是否(fou)用(yong)薄(bo)膜包裝。

  12. 用(yong)木箱包裝是否用(yong)油(you)漆(qi)噴上模(mo)具(ju)名(ming)稱、放置方(fang)向(xiang)。

  13. 木(mu)箱(xiang)是否固定牢(lao)靠。

聯系博威

全國服務熱線: 公司郵(you)箱:

  工(gong)作日 9:00-18:00

關注我們

官網公眾號

官網公眾號

寧波博威模具技術有(you)限分(fen)司

技術支持:寧波博威模具鋁合金壓鑄模具